杨德龙:这轮牛市最主要特征 叶国英:历史罕见现象
3 贺宛男:三家未盈利企业上市考验科创板新标准 在今年6月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的第五套标准后,终于有三家亏损企业将在国庆长假后发股上市。 10月14日,由原海通证券承销的禾元生物(688755),拟发行新股8945万股。按计划募资35.02亿元测算,发行价为39.1元/股。 招股书显示,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,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。公司核心产品HY1001已完成国内Ⅲ期临床研究,2025年7月,该药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,获批适应症为“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”。另一产品HY1002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。根据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,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,其他企业需具备显著技术优势”,该公司符合上市条件。 禾元生物财务指标显示,2023年、2024年、2025年中期,公司营收分别为2426万元、2522万元、1271万元;净利润分别为-18696万元、-15137万元、-8163万元。 10月16日,由中信证券承销的半导体企业西安奕材(688783),拟发行新股53780万股。按计划募资49亿元测算,发行价为9.1元/股。 招股书称,公司是排名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,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在全球占比约为6%和7%。 2023年、2024年、2025年中期,公司营收分别为14.74亿元、21.21亿元、13.02亿元;净利润分别为-6.83亿元、-7.38亿元、-3.4亿元。 与此同时,被市场称为“中国英伟达”的GPU明星企业摩尔线程,已于9月26日在科创板发审会上过会,相信要不了多久也将发股上市。 摩尔线程于2025年6月30日申报科创板,于9月26日过会,创造了“申报不足3个月即过会”的新纪录。 这家由前英伟达中国区总裁张建中为创始人,成立才5年的公司,营收从2022年的不足5000万元跳升到4.4亿元,今年上半年又狂揽7亿元,三年半时间复合增速达208.44%。但与此同时,三年半利润累计亏损53亿元,招股书提示,“2027年才可能盈利”。 截至今年9月,沪深北交易所IPO合计75家公司,募资715亿元。其中,科创板IPO企业7家,募资78.55亿元。事实上,自屹唐股份今年6月至7月上市之后,科创板再也没有发行过新股。现在看来,就是在等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。从募资金额看,今年上半年IPO的7家科创企业,总募资才78.55亿元,而以上列举的三家按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,募资合计将达164亿元。 毫无疑问,对以硬科技定位为主的科创板来说,鼓励支持优质的未盈利企业上市是非常必要的。第五套标准还提到,专门为未盈利企业设置成长层,进入成长层的科创企业,在股票简称后将添加“U”(Unprofitable,未盈利)作为特殊标识,同时引入“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”。例如,在摩尔线程的背后,就站着红杉、深创投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大佬。 实际上,自五年前科创板设立伊始,我们就见识了数十家带“U”的个股,更有不少业绩亏损却不带“U”的个股。带“U”和不带“U”有何区别,相信一般投资人并不清楚。我们只是看到,之前科创板中亏损企业占比一般在10%左右;而根据今年中报,589家科创企业中,竟有195家亏损,占比高达三分之一。 如今,按照第五套标准上市,是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的科创板新政“1+6”的重要内容,其中的“1”,指的就是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,投资人真切希望,在成长层中能看到中国硬核科技的真材实料。 国庆长假过后,停了两年盼着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又将重启IPO了,二级市场很可能又要狂炒一把。对那些进入成长层的企业来说,是像寒武纪那样从上市时亏损7亿元到盈利10多亿元,还是几年“烧钱”几十亿元,依然还是亏损再亏损,既是对那些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专业水平的检验,也是对管理层推出科创板新政的考验。(金融投资报) 中财网
![]() |